迈向知识产权强国步伐稳健
发布时间: 2015-02-19   浏览次数: 246

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.9

    我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步伐稳健。昨天,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,披露了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及有关情况。截至去年年底,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.9件,比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提高了1.6件,但与美国201135.6件的水平相比,还有较大差距。

    “万众创新”催生高授权量

2011年以来,中国稳居专利申请量的全球第一,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.8万件,同比增长12.5%,延续了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这一趋势。在授权的23.3万件发明专利中,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有16.3万件,比去年增长了近2万件。

我国去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也新鲜出炉,前五位的省(区市)(不含港澳台)依次为:北京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。从2010年至2014年这5年的数据来看,五强选手都是“老面孔”,但历年名次略有变化。浙江在2012年超越上海成为第四名,北京则在其后一年取代了广州跃居第一。

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表示,发明专利作为最有含金量的专利,一直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。2011年,他所在的研究中心承担《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(2011-2020年)专利部分》调研就预测到2014-2015年北京将成为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城市,这是因为这几年北京兴起了浓厚的创业氛围,大力推进创意产业,新型高科技公司不断涌现,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公司势必带动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。

江苏、浙江的专利授权数量居高不下,得益于两省不断壮大的民营企业力量。昨天公布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十强企业也证明了这一点,十强企业中,包括华为、中兴在内的6家是民营企业。张乃根主任指出,江浙地区民营企业不仅创新能力突出,数量基数也十分重要,上海的民营企业力量较弱,总量较少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海的排名。

专利“挤泡沫”保持含金量

要建成知识产权强国,不仅要看专利数量,更要看质量,仔细“解剖”我国专利的各项指标不难发现,与“强国”相比,我国还有差距。比如,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,国内专利为6.0年,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.4年;从有效发明专利的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看,国内专利平均为7.3页和7.8项,国外来华专利平均为18.2页和17.6项。

从去年开始,国家就开始对收紧对发明专利授权的尺度。2014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中,发明、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占比分别为39.3%36.8%23.9%,较201334.7%37.5%27.8%的占比,结构发生明显变化,发明专利超过实用新型专利,占比位居三种专利之首。

上海“挤泡沫”的力度更是空前,与2011年相比,去年技术含量最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骤减33%,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增长了22%,占比创历史新高。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表示,上海从2012年下半年就取消了对专利申请费的全额资助,就是为了提升专利质量,鼓励专利转化和应用——因为只有真正有用的专利,人们才自愿掏钱“维护”。

强化专利的国际布局

衡量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质量,还有一个重要指标——国际专利申请数量(PCT),据统计,我国2013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万件,但申请国际专利的只有2.1万件。

“要成为‘强国’,必须强化知识产权全球布局的能力。”张乃根主任说,“这些年来出现专利爆发式增强的企业,都是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。”昨天公布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,华为以3901PCT名列第一,中兴以2801件紧随其后,腾讯、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名列国内企业PCT申请量十强内。

2014年上海PCT申请1038件,同比2013年增长17.2%

在光学、运输等领域,我国国内发明拥有专利数量与国外差距明显,比如在光学领域,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的1.8倍,运输领域为1.7倍。从35个技术领域中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,国外在华专利拥有量是国内的3.0倍,运输领域达到了7.6倍,在许多专家看来,这些“短板”可以成为上海未来专利布局的发力点。

本报记者沈湫莎